冷再生二灰碎石基層施工方法探討
摘 要:結合工程實例,就冷再生施工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并論述了冷再生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同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以供施工參考。
關鍵詞:冷再生 施工工藝 質量控制
0 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公路施工的施工設備以及施工工藝的不斷創新,運用特種施工設備將路面結構進行再生利用,目前已在國外成熟應用,我國也已在多個項目上進行了應用和研究。而我省在該項技術應用上才剛剛起步,因此,該項施工工藝使用的實際意義遠遠大于其工程本身。冷再生包括廠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全深式冷再生3種類型,結合實際工程情況,本項目采用全深式冷再生技術即利用專用的再生設備,使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無機結合料或乳化瀝青、泡沫瀝青等作為再生結合料,將瀝青層和部分基層材料同時進行就地冷再生,形成路面結構層的一種技術。
1 工程概況
世行貸款宿州市S303工程起點與江蘇泗洪交界,終于宿州市環城路,全長102公里,該段K0+000~K13+825,原路面結構為二灰碎石(厚度13~20cm)+瀝青碎石(厚度3.5~6cm),該段是連接江蘇的重要通道,車流量大,重車多,原路面損壞情況相當嚴重。通過對道路進行彎沉檢測及結構層鉆孔取芯檢測以及老路的實際情況,結合業主意見,本段進行基層現場冷再生處理。原設計為將舊瀝青面層和舊的二灰碎石挖除,經過破碎,添加新料及適量的再生劑,按15cm再生二灰碎石備料,5cm新的二灰碎石備料,經過專用的再生設備一起進行攤鋪、拌和、整形、碾壓成新的再生二灰碎石基層。
2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由于參建各方均沒有類似的施工經歷,因此在相關咨詢單位的指導下,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包括原路面取芯調查、原路面材料級配分析、液塑性試驗、相關擊實試驗、配合比試驗等,并采取了以下幾種試驗段驗證:
2.1冷再生25㎝+5㎝新料(除去油面層)結果統計:
2.1.1混合料級配
表1混合料篩分
篩孔尺寸 | 31.5 | 19 | 9.5 | 4.75 | 2.36 | 0.6 | 0.075 |
混合料篩分(%) | 94.5 | 71.9 | 49.4 | 27.7 | 14.6 | 6..2 | 1.0 |
規范要求(%) | 90~100 | 67~90 | 45~68 | 29~50 | 18~38 | 8~22 | 0~7 |
從篩分的結果分析,該混合料級配組成不符合規范要求。
2.1.2其他項目檢測結果
項次 | 檢測項目 | 規定值 | 實測值 | 備注 |
1 | 壓實度 | ≥97 | 97.6、97.7、97.4 | 合格 |
2 | 強度 | ≥2.5Mpa | 2.7Mpa | 7天強度 |
3 | 彎沉 | ≤36mm | 23.9mm | 老路面彎沉代表值83.4mm,經再生后基層彎沉代表值23.9mm |
4 | 芯樣描述 | 本次施工160m,取芯樣10個,平均厚度18㎝,芯樣完整,結構密實,其中3個芯樣底部有1~2㎝松散,主要是與原二灰碎石結合問題。 |
經過認真的組織和精心的施工管理,應該說冷再生施工取得了成功,通過總結分析和研究,完全可以指導下一步正常施工。
5 結束語
本文就路面冷再生機工程施工的實際狀況分析和研究,總結料冷再生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以及質量控制。但就下一步實施過程中,就本人的理解和分析,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以供施工時參考。
1)由于原路面結構材料和現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強化前期的試驗工作以及老路狀況的調查,做好材料級配分析,確定添加碎石的規格。
2)由于原有結構為二灰碎石+瀝青碎石,再生時添加結合料水泥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層結構強度的快速增長,因此建議采取延長養生時間,推遲至14天或更長時間取芯,確保檢測數據能更好的評價基層質量,同時,在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有關方面的研究,以獲取更有價值的數據。
3)充分考慮原有結構為二灰碎石+瀝青碎石對水泥劑量的影響,施工前可取沒加水泥的樣品進行EDTA試驗,并與添加水泥的樣品試驗對比,確保水泥劑量的準確和拌和的均勻。
4)選擇合適的碾壓機械組合,振動壓路機不宜過大,宜在18~22T,避免因振動過大對基層的下承層造成破壞,從而影響基層的整體質量。
5)采用流水作業,各道工序必須有序地緊密結合,嚴格控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碾壓,應盡量縮短從拌和到完成碾壓之間的延遲時間。
〔參考文獻〕
〔1〕 JTG F41-2007,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報批稿 初稿).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本文由冷再生 http://m.atkaluminyum.com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